彩神-安全购彩

耳洞村的幸福美如画

来源:《湘西工作》2021/1 作者:魏宏齐 2021-03-15 14:22

——省总工会湘西龙山耳洞村扶贫纪略


统一整修的特色民居

  深秋时节,龙山县洗车河镇内的耳洞村,一派丰收和谐幸福新景象——一栋栋别具一格的土家青瓦木屋;一条条水泥硬化路连通着家家户户,太阳能路灯有序地排列在两旁;自来水哗哗哗流到了家门口;新修的村部旁,建起了一栋大房子,里面是专业合作社,分布着不同的扶贫车间,有石磨,烘干机,包装机,生产的豆腐干、香辣酱、干青菜、酸竹笋等系列“山货”远销省城乃至全国各地;放置在村头山野的一个个蜂箱,格外醒目……好一幅生机勃勃的山村壮美景象图。然而,以往的耳洞村穷得出了名,2018年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246人。

   响应号召:“村不脱贫,决不收兵”

  “耳洞村就是我们省工会的一个‘新处室’,不脱贫坚决不收兵”。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文龙在耳洞村脱贫攻坚会上说。2018年3月,省总工会组建以郭超华为队长的扶贫工作队进驻耳洞村,拉开了决胜耳洞村脱贫攻坚的帷幕。

  驻村后,驻村队员立即开展走访调研,将分散在村、镇、县的贫困户、非贫困户一一走访到位。针对村情实际,邀请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省州农科院等十余名专家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论证,制定了三年帮扶规划,确定了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三大类10个扶贫项目。“一帮一”结对扶贫。总工会领导,各部室、产业工会、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共35人,每人对口联系一户以上建档立卡户,共66户。三年来,先后派出6名扶贫队员驻村,协调落实扶贫资金1400余万元,耳洞村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

新建的通村大桥,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出行不便的难题。

  因地制宜:“靠山吃山,种养并进”

  耳洞村身居大山古寨,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环境。扶贫队因“山”制宜,做好“山”字文章,走出了耳洞村民“靠山吃山”的脱贫致富小康路。

  工作队进驻后,先后筹资100余万元,为村民提供贴息贷款20万元,成立“尔峒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发展脐橙产业致富。44岁的贫困户聂渊,20多年前辍学外出打工,“贫困帽”一直摘不下来,得知工作队在村里成立脐橙合作社,联合同村在外务工的村民回乡发展脐橙产业,整合附近三个村土地建成180亩脐橙园,扶贫队为脐橙园新修产业路2000米,灌溉用水池4个及踏步等系列配套设施,还将村里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提供就业岗位,部分村民们靠脐橙产业脱了贫。2022年基地预计年收入超过100万元。聂渊如今已成为耳洞村脐橙产业致富带头人。

  以激励措施带动全村养殖业发展,规定建档立卡户每年养猪一头奖300元、新购置牛一头奖500元、养鸡鸭鹅一只奖10元等措施,非贫困户也享受不同比例奖补。同时,多次邀请省、州农科院专家来村上门指导养殖技术,组织村干、村民外出考察养殖业。如今村里涌现多名养猪大户,共有存栏猪100多头,家家户户都养鸡鸭鹅等家禽,去年底全村家禽养殖稳定突破10000只,收入达80万元以上。蜂蜜和鱼塘等养殖业发展态势良好,全村中药材种植突破120亩,全村产蜂蜜3000斤,全村“山”字产业规模和效益实现逐年翻番。

  改革创新:“建扶贫车间,兴产业电商”

  为便于百姓加工销售山货,工作队投资60万元新建300平米“扶贫车间”用于农副产品加工,并购置石磨、包装机等机械设备。“山货”产品出来了,怎么销?往哪里销?2017年底,31岁从广东打工回来的村民杨莎莎,在工作队鼓励引导下,在洗车河镇办起了电商。如今村部成立了“洗车河古镇电商扶贫服务中心”,打造“本地销售+电商平台+消费扶贫”销售体系,杨莎莎也成为村里“直播带货达人”。这两年来,她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在村里的电商平台,春卖香椿、夏卖枞菌、秋卖水果、冬卖腊肉,每场直播持续4个小时以上,一年四季都有产品销售,有时一个月纯收入达2万元,2019年销售总额超过30万元。在杨莎莎带动下,村里涌现了多名“带货达人”,先后销售农产品100多万元。

  兴办实事:“文化赋能,民生暖心”

  工作队驻村后,看到村民的房子有些破旧不堪甚至已成危房,便筹集170余万元专项资金,按照统一风格、保留特色原则,对全村所有民居进行改造,使房子更加美观安全。耳洞村被龙山县评选为文明村,并列入国家住建部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扶教助医有力度。对考取本科的学生每人奖励3000元,初中毕业考上普高每人奖励1000元,取得校级以上荣誉或单项奖励的每人奖励1000元,三年来为全村学生资助10万多元学习物资,接受定点辅导的留守儿童累计100多人次。两次组织湘雅医院20多名专家入村为180多名村民开展义诊科普,为村卫生室捐赠药品和村卫生室专项建设费用6万多元。

  走进村里易地搬迁农户彭武兴的家,只见客厅墙上醒目的挂着毛主席、习近平总书记的画像。82岁高龄的他发出肺腑心声:“毛主席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总书记让我们住上了新房子,感谢新社会,感谢共产党。”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耳洞村30户农户实行了易地搬迁安置。彭武兴的感慨,代表了村民的心声。三年来,省总工会扶真贫,真扶贫,各项工作走在前头,全体村民得到实惠,干群关系鱼水情深。

(作者单位:龙山县大数据中心)

投稿邮箱丨xxzxxgz@sina.com

联系电话丨0743-822125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