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神-安全购彩

强化乡村规划引领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湘西工作》2021/4 作者:州委改革办 2021-06-16 15:08

乡村规划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乡村的社会、经济,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所做的综合部署,是指导乡村发展和建设的基本依据。做好法定的村庄规划有利于理清村庄发展思路,明确乡村振兴各项任务优先序,做到发展有遵循、建设有抓手;有利于统筹安排各类资源,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快补齐乡村发展短板;有利于通过科学设计和合理布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利于引导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政策聚焦】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各地区各部门要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根据发展现状和需要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对具备条件的村庄,要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对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庄,要统筹兼顾保护与发展;对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村庄,要加大力度实施生态移民搬迁。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提出村庄规划的原则是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村民意愿,反映村民诉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防止乡村建设“千村一面”。坚持有序推进、务实规划,防止一哄而上,片面追求村庄规划快速全覆盖。文件还提出了统筹村庄发展目标等9项具体任务。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2021年基本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明确村庄布局分类。积极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对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尽快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对暂时没有编制规划的村庄,严格按照县乡两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确定的用途管制和建设管理要求进行建设。编制村庄规划要立足现有基础,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搞大拆大建。按照规划有序开展各项建设,严肃查处违规乱建行为。健全农房建设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3年内完成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完善建设标准和规范,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加大农村地区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力度。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要因地制宜、稳扎稳打,不刮风搞运动。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他山之石】

山东青岛市:坚持规划引领,勾勒美丽乡村美好蓝图。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规划、设计。聘请有乙级以上资质机构参与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做到“无规划不建设、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设计,无设计不施工”,突出不同乡村的差异性和多元化,并且在具体的设计层面体现乡村风貌,一村一韵,一村一魂,实现各美其美,避免千村一面。示范村共打造民俗文化体验型村庄11个、农村观光休闲型村庄35个、现代农业发展型39个、传统村落保护型8个。

湖南永州冷水滩区:针对冷水滩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内农村建房尤其是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干道两侧的房屋建筑外观破旧、杂乱无章的现状,为引导规范农村建房,彰显湖湘特色,打造“新村有新貌、一村有一景”的美丽乡村,冷水滩区城乡规划分局专门委托规划设计单位,制作标准效果图与建房图集并免费供建房户选择使用。该措施的实施,减轻了群众建房成本,同时也提升了建设品质,得到建房户的交口称赞。辖区内农村村民建房日趋规范,目前辖区范围内已形成蔡市镇邓家铺村、岚角山街道楚江圩社区等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为冷水滩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民生工程不断添砖加瓦。


【湘西探索】

新时代规划引领山村特色产业综合发展的“十八洞模式”

十八洞村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村庄规划等系列指示精神,于2018年率先在湖南省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工作,通过国土空间的底线控制、产业负面清单的引导、产业用地的合理布局和空间留白、土地指标的区域平衡,因地制宜发展山村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区域产业品牌,创新了规划引领山村特色产业综合发展模式,取得较好改革成效。一是坚持工作组织“上下联动”,保障规划统筹传导性。高位推进,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在规划编制中,“省-州-县-镇-村”五级书记齐抓共管,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扶贫、住房与城乡建设等多个部门联合指导,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村民等共同参与,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上下联动,统筹各类规划工作安排。在落实上位规划管控要求的同时,合理预留村庄和区域所需的发展用地,也为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和永久基本农田补划工作提供避让参考和调整依据,保障用地可落地实施。二是坚持空间布局“刚弹结合”,确保规划指标落地性。多规合一,落实刚性管控和弹性指引。在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永久基本农田底线不侵占,生态用地数量不减少、功能不降低的前提下, 统筹划定“三线三区”以及传统村落核心保护区范围线,允许耕地、园地、林地等之间进行空间置换和布局优化。科学设置规划指标,保障各类用地需求。设置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为约束性指标。在节约集约用地的基础上,优先保障村民建房和新增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实现产业的弹性发展。同时强调弹性留白,预留5% 的用地指标,根据未来建设需求统筹落地。三是坚持产业发展“内外循环”,强化土地利用高效性。系统调查,全面摸清规划底数。对全村进行“地毯式”摸排和“扎根式”调研, 梳理村域资源禀赋,研究乡村发展规律。统筹开展域外调查,对十八洞村周边的2 个镇17个村庄进行了整体调查,实现区域产业资源链接。因地制宜,统筹山村特色产业综合发展。依托自身禀赋条件,遴选有机农业、绿色加工业、乡村旅游等主导产业,创新猕猴桃“飞地经济”模式、山泉水特色开发模式、苗绣合作订单模式。同时,发挥自然与人文资源优势,发展精准扶贫教育、山水风光游览、民俗风情体验三条脉络,形成村域产业发展内环。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土地、农业、旅游、设施共享,构建以十八洞村为品牌的区域产业发展外环。挖掘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保障产业用地,积极探索基本农田的高效性、复合性使用,对空闲地、低效建设用地、一户多宅进行梳理和产业评价,实现存量土地再利用。充分发挥试点村的政策优势,实现村庄建设用地指标跨乡镇平衡。考虑十八洞的区域核心作用,为扶贫交流、党性教育、乡村研学等区域性产业项目预留用地。四是坚持规划编制“前后统筹”,增强过程管控协调性。全过程统筹,落实驻村规划师制度。构建从前期调研、编制到后期实施、管控的全过程统筹机制,发挥驻村规划师的协调作用,主要承担好五重角色,即美好蓝图的讲解员、村民诉求的传递员、项目实施的监督员、技术资源的输送员、村庄发展的研究员。共编共管,广泛凝聚规划力量。搭建企业、社会组织和游客等多方参与互动平台,突出村民主体作用,通过入户走访、村民大会等方式,调动村民了解规划、参与规划和实施规划。

在村庄规划的指导下,通过农旅融合发展、区域品牌共建,十八洞村已形成具有山区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产业名片,已形成以猕猴桃、黄桃、茶叶、油茶等为主的种植业和以山泉水为主的绿色加工业。十八洞猕猴桃已成为区域产业品牌,村民产业分红从2017年的74.05万增长至2019年的118万。十八洞村纳入湘西州多条旅游线路,红色旅游、民俗旅游、研学教育已形成品牌。2019年,全村游客量超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354万元。《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十八洞乡村精准规划研究与实践》在《城市规划学刊》(CSSCI)上发表刊出,获2019年湖南省论文一等奖。规划获得3个教育部、湖南省一等奖,入选全国优秀案例和书面学习材料(全国共11个)。规划经验在全国村庄规划交流会、U7+中青年建筑师论坛及湖南省城乡规划学会年会等会议上获得交流分享,在中国建设报、中国自然资源报、湖南日报等主流媒体上得到宣传推广。

投稿邮箱丨xxzxxgz@sina.com

联系电话丨0743-822125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