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神-安全购彩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推进开发园区 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来源:《湘西工作》2021/4 作者:肖 李 2021-06-16 14:40

开发园区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主阵地、主力军,是项目承载、产业支撑、创新引领和改革开放的重要平台载体。可以说,新一轮区域竞争,主要看开发园区、关键在开发园区,开发园区高质量发展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湘西经济开发区已挂牌湘西高新区,正在申报国家级高新区,8县市工业园区亦在谋划“十四五”跨越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开发园区面临着难逢的发展机遇和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迫切需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辩证的思维、创新的举措、“闯”的精神、“干”的劲头、“实”的作风,谱写开发园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建设美丽开放幸福新湘西积蓄持续动力。

一、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园区规划,打造一流平台载体

(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推进开发园区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是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指引园区建设发展。新发展理念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就要清醒认识到我州开发园区存在着发展质态纵向比有成绩、横向比有差距,发展总量不够大、发展质量不够高、发展速度不够快、创新驱动不够强、体制机制不够活等问题。深入研究、系统谋划推进全州开发园区高质量发展,要摒弃传统的开发园区建设思维,把准开发园区发展脉络,树立“集约节约、转型升级、集群聚优”的全新建设发展理念,着力构建开发园区新发展格局。“集约节约”就是集约节约用地,以亩均产出论英雄。将开发园区亩均投入、亩均GDP产出率和亩均财政税收贡献等指标纳入综合考评,优先确保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为开发园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石;“转型升级”就是鼓励一批本土传统优势产业通过提升装备水平、实施技改扩能、嫁接先进产业等途径做大做强,占领行业制高点;“集群聚优”就是集聚优势产业,以打造持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目标,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加速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集群集中,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持续动能。二是依托比较优势实现发展胜势。随着2021年即将进入的航空、高铁时代,湘西州将真正融入泛珠三角发展、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等战略体系,接轨成渝地区辐射发展,区位优势的改观与我州的生态资源优势、平台载体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劳动力优势等必将形成叠加效应,有效策应国家相应发展战略落地。

湘西高新区 张术杰/摄

(二)立足区域优势,高点定位,规划引领有序发展。园区规划引领长远发展。当前,要紧密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立足区域优势,对开发园区各类规划进行一次“回头看”,进一步优化提升开发园区规划水平。一是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契机,统筹做好开发园区总体规划、空间布局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园区定位。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坚持以产兴区、以区聚产、产区融合发展,全面整合人力、物力、财力、政策,融合环境营造、政务服务、体制创新等各类要素资源,按照园区、街区、校区联动,产业、置业、商业兼容,创业、居住、社交并举的要求,统筹考虑工业、交通、商贸、居住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土地开发、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人才集聚,形成从概念规划、总体规划、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系列严密完善的规划体系,以清晰的规划引导有序开发建设,提升开发园区发展能级,为投资者创造可预见、低风险的投资环境。二是优化发展布局,促进集聚发展。规划编制中,要根据开发园区各自的开发能级、资源禀赋、发展方向、重点突破等来谋篇布局,做到宏观规划有广度、专项规划有深度、详细规划有精度,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产业规划契合实际,以科学规划引领园区合理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同时,积极运用挂靠、代管、合并等方式整合优化开发园区,在努力争取增量的同时,盘活用好现有存量土地、资产、厂房等,不断优化布局,为开发园区“二次创业”留足发展空间,实现提质增效,逐步推进“一区多园”模式,提升开发园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层次。

二、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坚持集群发展,做大园区总量

(一)围绕产业定位,精准招商引资。紧跟国家和省最新产业发展规划,立足开发园区区域优势和产业定位,完善招商引资配套政策,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一是夯实全员招商意识。在开发园区牢固树立抓招商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未来的意识,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决胜之举和“硬核”工程。通过明确园区产业定位,按照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搞好产业规划和产业功能布局,梳理储备招商引资信息,积极推动开发园区实施招商引资“领导工程”“专班工程”,充分发挥开发园区重点企业、招商分队和驻外办事机构的作用和龙头领军企业在品牌引领、产业链关联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聚焦“500强”和“国字号”“中字头”企业,通过加大专业招商、产业招商、以商引商、以才带商、“一把手”招商力度,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做到精准招商,着力招引“头部企业”“行业领头羊”、细分领域“隐型冠军”、高科技“独角兽”及其关联企业等一批规模型、科技型大项目,形成“人人抓项目、个个谋招商”的浓厚氛围。二是深入开展产业链配套招商。结合开发园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对产业未来发展的分析,编制产业链图谱,对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精准研判,深入挖掘和包装一批上、下游产业链项目,精准洽谈对接,积极寻求合资合作,重点与大公司、大集团合作,在资源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把相关配套企业引进来,着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益,补齐产业链条短板弱项,形成上下游相协调、横向互补发展的产业体系。三是积极承接产业集群转移。我州作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国家政策支持、有承接地域优势,要充分抓住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发挥互补优势,依托资源、产业基础和完善的配套政策,吸引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实现产业集群转移入驻,促进各类要素快速集聚,加快培育新的产业集群。

(二)坚持集群发展,做大园区总量。力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集聚集群发展,做粗产业链条。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的原则,结合各开发园区发展实际,明确不同开发园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确立不同区域的特色主导产业,聚焦重大产业项目、绿色产业项目、优质税源型项目,加强项目对接、产品对接和产业链对接,把大项目做成大产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同时,通过加大扶持投入和技改升级等手段,抓好园区“二次创业”,推进现有企业的转型升级,切实推进企业技术升级、品牌升级、规模升级,着力构建大、中、小优势互补的企业梯队体系,不断做优做强产业规模,把产业根基筑牢培强,努力形成具有区域特色、能够支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具体层面上,坚持“特色定位、错位竞争、联动发展”的原则,按照“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的模式,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区域实际,各开发园区要布局打造1-2个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发展1-2个新兴产业,形成各具特色、主导产业鲜明的地方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开发园区产业规模和经济总量。二是立足产业优势,强化特色打造,培强优势产业链条。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挥协同联动的整体优势,坚持做大新兴产业和做强传统产业双向发力,瞄准开发园区重点发展产业,以聚焦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目标,紧盯业态提升、优化发展质态,围绕强链补链固链延链,有针对性地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空间,逐步形成区域、园区、产业、企业之间产业互补、生产互补、供应互补的内在经济联系,推进培强特色优势产业;积极策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智慧经济的发展,数字赋能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全州1个高新区、8个工业园区,突出重点创新链条,不断壮大矿业精深加工、白酒行业、高新科技、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电子信息制造和信息服务业等一批重点主导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能级,构筑新的竞争优势,着力打造一批“地标”产业,实现“赋能一个、带动一批”的“乘法效应”,打造产业提档升级强引擎,提升区域生产能力和产业集聚度。

三、优化营商环境,充分赋能赋权,增添园区发展动能

(一)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发展“洼地”。建设覆盖开发园区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全要素环节、服务功能清晰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提升涉企服务能力,优化高质量发展环境。一是创新地域政策,营造宽松政策环境。借鉴先进发达地区开发园区发展经验,认真研究国省政策,在用足、用活、用好上级政策的同时,结合我州作为西部大开发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特殊政策优势,创新地域政策,制定完善加快优势重点产业发展和“培特引强”集聚新动能、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扶持政策。同时,创新和完善政策落地监管制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监管”体系,推动各类政策及时兑现落地和各类审批监管数据的归集共享、分析应用;建立健全以信用监管为核心、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努力营造最佳政策环境。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高效政务环境。抓好软环境建设,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服务意识,围绕精简企业办事流程,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深化“不见面审批(服务)”“一网通办”和“一件事一次办、一个窗口办、限时办结”改革,探索推行“一个项目一个服务方案、一个专门服务责任人”的全程保姆式服务机制,开展定向对接、全程跟踪、随时服务,实现从简单的条块式服务,细化为菜单式服务,保证服务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帮助企业做好项目审批、要素保障、政策落实、权益维护等各项服务,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强公共服务供给等,着力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和有利于产业发展、项目招引、人才集聚的最佳营商环境。三是完善功能配套,营造和谐社会环境。抓好硬环境建设,以完善开发园区功能配套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推动开发园区环境提优提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园区环境面貌,打造宜居宜商的开发园区,为外来商户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充分赋能赋权,提升发展动能。体制机制问题关系到开发园区发展活力和生命力。一是赋能赋权,为园区发展增动力。一方面积极推进开发园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开发园区充分赋权赋能,探索建立全链审批赋权清单,通过委托审批或设立行政审批机构等方式,予以有效赋权;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开发园区建设运营机制改革。积极推行“管委会+公司制”运营机制,充分发挥开发园区建设运营公司市场主体作用,在开发园区领导下,承担开发建设、资本运营、招商引资等发展职能,激发开发园区发展新动能。二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释放发展活力。深化开发园区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择优录用、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和能增能减、有效激励的分配制度,实行干部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实行以岗定薪、全员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同时,积极招才引智,集聚创新智库。优化人才配置机制,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探索以公开的招聘机制吸引人才,以有效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促进开发园区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的形成和高科技人才的引进使用。

(作者系州政府副秘书长)

投稿邮箱丨xxzxxgz@sina.com

联系电话丨0743-822125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