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神-安全购彩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努力把我州建成全国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示范区

来源:《湘西工作》2021/2 作者:州委书记 叶红专 2021-03-22 14:24

   一、充分看到全州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切实增强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自信心和使命感

去年12月28日,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科学回答了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在新征程上“三农”工作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的明确信号。今年1月30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达哲书记作了讲话,重温了总书记对做好湖南“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对进入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怎么看、湖南具体怎么干”进行了阐释和安排。全州各级各部门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准确把握中央、省委新部署新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政治担当,紧密结合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和州委“562”发展思路,奋力开创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湘西州视察以来,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扛起精准扶贫首倡地政治责任,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补齐“三农”短板,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一是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引下,我们因地制宜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项工程”,创新开展驻村帮扶“三个一”、结对帮扶“六看六查”、脱贫攻坚问题“三大清零”等工作,坚持“四防两严”,防范“五个风险”,年资助贫困学生14.2万人,贫困群众住院报销比例保持在85%左右,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6万户,易地扶贫搬迁1.97万户,40多万农村困难群众住上了新房、搬进了新居,现行标准下65.6万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吉首市乾州街道齐心村,绿荫葱葱,与古朴的苗寨相互辉映,犹如画卷。刘振军/摄


经过8年的攻坚拔寨,我们推掉了贫困这座大山,湘西州从深度贫困地区蝶变为享誉中外的脱贫攻坚样板,实现了从区域性整体贫困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十八洞、菖蒲塘等村成为有影响力的脱贫样本,脱贫故事感动中国、影响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州脱贫攻坚工作先后5次给予指示和肯定。十八洞村被列为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党中央、国务院荣誉称号拟表彰对象,6个单位被列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拟表彰对象,11人被列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拟表彰对象。二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农业特色产业总面积发展到460万亩,是2012年的2倍多。建成了全国最大富硒猕猴桃基地、椪柑基地、百合基地,全国有影响力的优质烟叶基地和全省最大茶叶基地,有集中连片万亩以上产业的乡镇61个、千亩以上产业的村617个,有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3家、“两品一标”产品125个,“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乡村旅游业加速兴起,“十三五”期间累计接待游客近6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速均在20%以上。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4229元增加到2020年的11242元,年均增长12%。三是村容村貌得到历史性改善。农村全面实现“五通五有”,即通水、通电、通路、通宽带、通广播电视,有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村级卫生室、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农村电商、村级集体经济,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纵深推进美丽湘西建设,深入开展城乡同建同治,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减量无害化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做好卫生保洁及环境治理已成为广泛共识和工作常态。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累计完成农户改厕23万余座,共有26个乡镇、493个村实现常住农户旱厕清零,累计创建美丽乡村300个,农村居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四是农民思想观念发生历史性蜕变。通过这些年来的扶智与扶志,农民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生活观念、生产方式和精神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得到明显增强,过去一些群众“揣着手等”“背着手看”,现在是“甩开手干”、比学赶超,大量传统农民变为了新型农民,20多万农村居民“洗脚上田”进城买房定居,回乡创业的农村青壮年比比皆是,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五是农村基层治理得到历史性加强。探索推行“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农村党员干部与50多万家庭组成10万余个互助小组,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治理新格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100多项服务事项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近50项服务事项受理权限下放到村,坚持推行村干部坐班值班、为民代办服务等制度,全面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从严惩治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全面加强农村维稳队伍和“雪亮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效能大大提升,社会安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六是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历史性提升。这些年通过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和年轻干部到村服务,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党组织,加强“农民大学生”和农技人才培养,特别是去年以来利用换届契机,突出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全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达到97%。同时,把农村优秀年轻人才选进村支“两委”班子,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1.3岁,比上一届下降5.7岁;30岁左右“两委”占比达30%,比上届增长12%;大专文化以上占比32.3%,比上届翻了一番多;致富能手占比达43.3%,显著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稳步提高基层干部待遇,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消除了集体经济空白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近40%的村超过10万元,大幅提升了村级党组织的为民服务能力。

回望过往的奋斗历程,我们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和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出一系列举措,解决了许多过去想解决而没有条件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些成就是历史性的、全方位的,这些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工作中,我们积累了不少弥足珍贵的经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需要坚持和发扬下去。一是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贯穿始终。州委每年召开农村工作会议,连续7年出台脱贫攻坚1号文件,坚持四级书记一起抓,坚持人力、物力、财力向“三农”领域倾斜,2013年以来整合投入涉农资金145亿元,做到“三农”推进到哪里,党的领导就跟进到哪里,各类资源力量就投入到哪里。二是坚持把精准精细作为基本方略贯穿始终。将精准思维贯穿于“三农”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精准确立思路目标,精准研制政策措施,精准配置资源力量,政策支持、资金投入、项目安排、人力配置等方面实现了从过去的“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有效避免大而化之、笼而统之,确保了工作干在实处、落到细处、见到实效。三是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始终。将发展生产作为兴农强农的根本之策,注重中长短相结合、新特优相搭配,深入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845”计划,大力推进茶叶、油茶、烟叶等农业特色产业扩面提质,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同时建立完善“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有力促进群众稳定增收脱贫致富。四是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关键一招贯穿始终。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支持开展技术攻关解决品种品质等问题,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大力推进“三权”“三变”和普惠性金融等关键性改革,创新推进“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竹山“文旅扶贫”经验等改革举措,盘活了农村资源资产,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五是坚持把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作为基本前提贯穿始终。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不搞越俎代庖,不搞大包大揽,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中注重增强“造血”功能,通过加强思想引导、感恩教育和技能培训,通过发挥身边人身边事的激励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激发了群众自我发展、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六是坚持把系统推进作为重要方法贯穿始终。强化系统观念,注重统筹谋划,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体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一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一体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促进了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州“三农”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不足。一是农业结构不优、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够,科技支撑能力还不强,信息化、机械化水平还不高,烘干仓储、冷链保鲜等产后设施比较缺乏,土地利用程度不高,市场流通还不够顺畅。二是一些地方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和规范管理,乱搭乱建现象依然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还不高,水电路网建设需要提质升级,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还不完善。三是“三农”人才队伍与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还不相适应,农业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不足,“土专家”“田秀才”培养不够,农村劳动力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还亟待增强。四是农村基层治理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少数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还不充分,一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还不牢固,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还需完善,移风易俗仍需加强,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需要大力倡导、加强引导。这些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全州各级各部门要强化问题导向,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加力补齐短板弱项。


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用大历史观认识把握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新特征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抓好“三农”工作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组织开展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不同时期反复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难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应对风险挑战,不仅要稳住农业这一块,还要稳住农村这一头。经济一有波动,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农民工。当前,扩内需、稳投资、搞建设,不能只盯着城镇,农村这块欠账还很多,投资空间很大。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抓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进入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处在新的发展方位、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发生新的历史性转变,必须准确把握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确保方向不偏、重心不移、步调不乱、劲头不减。新的发展方位,就是当前“三农”正处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期,广袤的农村大地春雷滚滚、春潮澎湃,恰如4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农业农村农民所处的历史性抉择一样,未来“三农”工作必将迎来新的重大历史性蝶变。新的发展机遇,就是中央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出台了系列政策举措,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脱贫后5年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稳定,并加大对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促进农村消费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近期国务院出台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从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弘扬传承红色文化等方面明确一系列政策措施。就我州而言,还有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等诸多利好政策,今年将进入高铁、航空时代,这为我们抓好“三农”工作带来了许多重大机遇。新的历史性转变,就是经过几十年发展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湘西州以来的8年努力,全州“三农”发展拥有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坚实的基础和利好条件,“三农”工作重心已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已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已由粗放经营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农业生产主体已由传统农户向新型农民转变,农村治理方式已由村民自治向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转变。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湘西要实现现代化,不能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但是当前在对待“三农”的问题上,仍然还有一些思想误区:有的认为农业对经济总量、财政税收的贡献少,农业产业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不如城市建设、工业项目效益来得快,不愿抓不想抓;有的认为现在粮食生产连连丰收,吃饭已经不是问题,并且只要有钱就能买到粮食,对粮食生产重视不够;有的认为城乡统筹发展应当以新型城镇建设为主、新农村建设为辅,城镇建设的任务是主要的、当紧的,农村的发展是次要的、连带的;有的认为消费拉动靠城镇、创业就业在城镇、工作生活在城镇,农村只是产业发展的浅水区、工作之余的消遣区、乡愁体验的怀念区,发展空间和潜力不如城镇。这些思想认识的存在,最根本的原因是政治站位不高、大局和宗旨意识不强、发展理念和政绩观存在偏差。我们常讲要办好自己的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始终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如果在吃饭问题上被“卡脖子”,就会一剑封喉。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有18个国家限制粮食等农产品出口,全球供应链受冲击,一度引发恐慌。如果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不好,农民就业和增收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会致贫返贫,就会带来社会不和谐不稳定。全州各级各部门要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把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检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试金石,不断开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新境界。


三、着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上走在前列,奋力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我州抓好“三农”工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近期州委即将出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兴产业增就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乡村振兴‘十项工程’实施意见》的“1+3”文件。全州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文件的落实落地,继续扛牢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政治责任,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共同推进我州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走在前列,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积极探索好经验、走出新路子,努力把我州建成全国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示范区。

第一,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照州委“1+3”文件要求,重点在“三个衔接、一个强化”上下功夫,切实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拓展好,严防致贫返贫。一要搞好政策衔接。用好5年过渡期的利好机遇,紧跟中央、省步调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州内自定的教育资助、医疗保障等主要帮扶政策2021年保持稳定不变,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从2022年开始,分类别分阶段延续、优化或调整,确保政策衔接不留空白。二要搞好工作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重点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户、残疾人户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持续跟踪其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采取产业就业帮扶、政策性帮扶和特殊困难专项救助相结合的方式实行精准帮扶、动态清零,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重点从产业发展、就业需要、兜底保障、权益保护、文化建设、社区融入、管理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要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监管,今年上半年分类摸清州内各类扶贫资产底数,建立健全扶贫资产长效管理运维机制,确保持续发挥作用。同时,要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稳固工作和省对口扶持的衔接工作,积极争取支持。三要搞好组织衔接。按照“驻村数量不减、驻村队伍不撤、党员干部结对联系不松、驻村点和驻村队员视情况调整”原则,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对困难对象继续安排帮扶干部。四要强化产业和就业扶持。兴产业增就业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措施,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最硬道理。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多措并举稳定劳务输出,托底安置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确保脱贫人口有稳定的生产性和工资性收入。特别是要大力推进乡村创业就业车间建设,带动更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优先选择区位条件便利、产业基础较好、劳动力富集的乡镇(街道)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通过巩固扶贫车间提升一批、新建标准厂房发展一批、利用闲置场所改造一批、分散居家设置一批等方式,通过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领办、村级集体承办、务工返乡人员创办、能人大户带办、招引企业兴办、产业园区帮办等模式,加快建设乡村创业就业车间。力争到2025年全州乡村创业就业车间面积达10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吸纳就地就近就业10万人以上,其中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5万人以上。这里要强调的是,中央将对今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情况组织开展后评估,工作要求比脱贫攻坚考核只会更高、不会降低,我们要把各项工作抓得更实一些,把致贫返贫风险防得更严一些,切实体现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担当和作为。

第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十项工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从今年开始,州委将实施乡村振兴“十项工程”,这是对我州实施脱贫攻坚“十项工程”的延伸、拓展和全面升级,也是补齐农村地区短板弱项、全面提高乡村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全州各级各部门要对表对标、各尽其责抓落实,以“十项工程”的实际成效促进乡村振兴。一要实施好特色产业提质工程。以实施农业特色产业“851”工程为抓手,以培育壮大茶叶、植物油(茶油、菜籽油)、养殖(生猪、黄牛)、烟叶等8大产业为重点,持续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扩面提质,今年茶叶要发展到80万亩以上,油茶要发展到120万亩以上,油菜要发展到100万亩以上,烟叶要保持20万亩以上,蔬菜要发展到80万亩以上,脐橙发展到30万亩左右,到“十四五”末高标准建设产业基地500万亩,为实现“十四五”年产值500亿元、远期年产值1000亿元打好基础。要调整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加快形成以古丈、保靖、吉首、花垣等县市为重点的优质茶叶核心区,带动形成覆盖全州的茶叶产业带;以永顺、龙山、泸溪、古丈等县市为重点的油茶生产核心区和产业带;以龙山、永顺等县市为重点的优质烟叶产业带;以酉水、武水流域为重点的柑橘(脐橙)产业核心栽培区和产业带;以永顺、凤凰、花垣等县市为重点的优质猕猴桃主产区和产业带;以龙山、永顺、花垣、泸溪等县市为重点的中药材主产区;以八面山、羊峰山、白云山、腊尔山等为重点的高山蔬菜核心区。要统筹发展以湘西黄牛、湘西黑猪、山羊、家禽等为主的特色养殖业,建设一批适度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和加工区。要做好“接二连三”文章,注重由种养业向产加销一体化拓展,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抓好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建设一大批田园综合体、农业观光园、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稳面积、稳产量”要求,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好惠农支农政策,抓好高标准农田和农田小水利建设,加强土地抛荒问题治理,大力推广良田良种良法和机械化作业,精耕细作增加种粮效益,进一步打响松柏大米、腊尔山大米、吉卫大米、白云贡米等地方特色粮油品牌,让好米卖出好价钱,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全州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50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90万吨以上。要抓好生猪生产,今年全州生猪出栏量要达到110万头以上,往后逐年增加到150万头以上。二要实施好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和文化体育、公共照明等公共服务建设,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积极推进城乡供水、公交等一体化,加快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要实施好教育优质均衡工程。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办好乡村幼儿园、教学点,确保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所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稳步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支持城乡学校结对子,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整体提升优质均衡发展水平,让良好教育资源更好惠及农村孩子。四要实施好卫生健康服务工程。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今年选建一批标准卫生室和中心卫生院,逐步提升村卫生室健康管理水平和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抓好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联互通,构建基层远程医疗系统,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延伸。加大医学类订单定向免费本科生和全科医生培养力度,落实村卫生室运行经费财政补助政策,建立健全乡村医生退出机制和养老保障机制。五要实施好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保护力度,加强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和宣传利用,扶持农村特色民族人才带徒授艺,推进土家织锦、苗绣、蜡染等民族文化产业化。建好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办好吉首鼓文化节、苗族赶秋节、土家舍巴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办好凤凰摄影双年展,充分展示湘西脱贫发展变化。六要实施好社会保障普惠工程。健全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关爱服务体系,抓好村级幸福苑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着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农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七要实施好美丽乡村升级工程。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城乡同建同治、网格服务管理“三项工程”,深入开展十个最美城镇、百个最美乡村、千里最美生态公路、万户最美农家“四美创建”。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依法依规清理拆除农村空心房、危房、废弃圈棚,以更大力度治厕所、治垃圾、治污水、治容貌秩序,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深入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把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更多美丽乡村成为“网红打卡地”。八要实施好三农人才培育工程。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激励和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流动。要继续选派优秀干部到村服务,积极发挥返乡能人和新乡贤作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在全州推广凤凰县以“爱党、爱国、爱家乡、爱劳动,讲公德、讲科技、讲法律、讲诚信、讲卫生”为核心内容的“四爱五讲”新型农民培育行动,依托湘西职院、州农科院等院所,加强农业就业创业技能培训,造就更多“土专家”“田秀才”。建立健全人才下乡返乡留乡激励机制,让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四面八方的下乡人才留得安心、更有信心。九要实施好治理效能提升工程。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新思想学习教育,开展好“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发挥乡村红白理事会作用,加大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创建,抓好“雪亮乡村”工程建设,健全乡村矛盾调处化解机制,建立防范和整治“村霸”长效机制,加强乡村防灾救灾和消防安全体系建设,维护好农村社会安全稳定。十要实施好基层党建引领工程。抓好村级党组织建设和农村党员发展,建好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抓好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党建工作,开展县乡村三级书记乡村振兴轮训,坚持好“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十八洞村民泥田里背媳妇比赛。杨志光/摄

第三,深化改革创新,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动力和活力。改革创新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第一动力,是破解农业农村发展瓶颈的关键一招。只有持续深化改革创新,让农村资源要素活起来,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充分释放,才能汇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一要突出深化改革带动。以农村土地改革为主线,在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持续统筹抓好农村“三权分置”、“三变”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供销社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等各项改革,不断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切实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土地、资金、产权、用水等方面问题,让广袤农村大地在改革中焕发蓬勃生机。二要突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把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完善紧密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村集体+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形成产业发展利益共同体,让更多农民群众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三要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带动。农业现代化,种业是基础,科技是支撑。要大力推进科技强农行动,抓好种业安全和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种业创新、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围绕品种改良、产品保鲜、病虫害防治等一批关键技术集中力量开展攻关,集成应用一批先进实用科技成果,积极探索发展智慧农业,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要用好农村电商这个平台,畅通特色农产品销售“最先一公里”。四要突出城乡融合发展带动。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而要跳出乡村看乡村、跳出“三农”看“三农”。要把县域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推进县域内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一体化发展,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四、加强党对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领导,为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要毫不动摇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在农村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确保农村工作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加快前进。

一要健全组织体系。全州各级党委(党组)要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扛牢党管“三农”的政治责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统一领导和研究部署。县市委书记要当好“一线总指挥”,乡镇党委书记要发挥“主攻队长”作用,村支部书记要发挥“尖刀排长”作用,形成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要结合县乡换届选举,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要充分发挥党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党委办公室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统筹调度,设立党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办公室,整合乡村振兴局和驻村办力量,强化组织力、保障力、行动力。

二要加强规划引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注重规划先行。各县市区要按照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的理念,编制一个统筹全局、立足长远、切合实际的县域乡村振兴规划,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参与规划的编制、审核。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围绕“生活、生产、生态,宜居、宜业、宜游”六大功能,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点、文化特征,因地制宜、准确定位,尤其是重点村、特色村,必须坚持先规划再实施,既要体现新理念,又要突出地域特色,确保每个村都各具特色、各美其美。

三要强化投入保障。建立与乡村振兴需求相适应的“三农”投入制度,州、县市财政要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统筹运用好财政投入、信贷资金、社会资本,不断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确保投入总量持续增加。国家、省里将出台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的政策,这个政策含金量很高,要抓好落实,逐年提高计提比例,确保到“十四五”末土地出让收益与收入计提比例分别达到50%以上、不低于8%。要加强招商引资,拿出好资源、创优好环境,引导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参与乡村振兴。要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进信贷产品创新,推广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推进乡村产业“保险+期货”,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要加强乡村产业用地保障,乡村建设用地需要给一些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更要靠内部挖掘潜力,各地要盘活用好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

四要严格考核评估。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关于考核监督的规定,出台和完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建立落实台账,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形成真抓实干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强化乡村振兴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地。要关心关爱在农村一线工作的同志,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为基层松绑减负,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

五要讲究精准实效。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理念贯穿运用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中去,做到规划设计精准、政策举措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投入精准、力量配置精准、督查考核精准,确保实干实效,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重点要处理好六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现实基础和阶段性特征,在做好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的基础上,从当前农村最急需、农民最急盼的事情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茬一茬往前推,年年有新进展、新变化,积小胜为大胜。二是要处理好顶层设计与从容建设的关系,对标对表上位规划,遵循乡村建设规律,针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类型的乡村,精准施策推进,不能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搞运动,不能盲目跟风。三是要处理好特惠性与普惠性政策的关系,在继续做好已脱贫人口后续帮扶、严防返贫的同时,稳妥有序推进特惠性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政策转变,整体提升发展水平,加快共同富裕进程。四是要处理好党政推动与群众主体的关系,既要发挥好各级党委政府主导引领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火车头”作用,更要发挥好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越俎代庖、大包大揽,尤其要加强引导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自力更生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生活。五是要处理好典型带动与整体推进的关系,鼓励支持基础较好、优势明显的村先行先试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一批产业强村、最美乡村、文明新村,以点带面推动全州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六是要处理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评估财政承受能力、集体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本动力,有多大能力就办多大的事,不能吊高胃口、不能层层加码,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人勤春来早,实干开新局。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开启建设现代化新湘西征程的第一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大力发扬“三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真抓实干,创新有为,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根据叶红专同志2021年2月24日在州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编,标题为编者所加)


投稿邮箱丨xxzxxgz@sina.com

联系电话丨0743-822125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