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神-安全购彩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彩神-安全购彩 > 专题专栏 > 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湘西——流亡学生的第二故乡

2015-09-05 11:22 作者:杨传贤 来源:团结报
【字体:

  往事悠悠,让我们来追忆那段国难当头的历史吧!

  1938年,日寇的铁蹄践踏了大半个中国,大好河山被轰炸,无辜百姓遭屠杀。但日军兵锋所到之处更为恶毒的是要对民众进行奴化教育,他们强迫学生穿和服、学日语、学习日本的一切礼仪。敌占区的青少年们在爱国热情的驱使下,萌生不当亡国奴的豪情,义无反顾地踏上向大后方迁移流亡之路。

  成千上万的学生随着逃难的人流,拥进了湘西———这块未被战火摧残的土地。当时湘西各个城镇、乡村,到处挤满了逃难的人群。心地善良的土家、苗、汉同胞,看到流亡难民露宿街头,饥寒交迫,他们自发地送衣送被捐款筹粮。为了解决难民的居住,大家又想方设法用竹子夹壁,茅草盖顶,建起一排排新房让他们居住。今天人们常说的茅草街,就是当年老百姓给流亡同胞建盖房屋供他们安身立命之地。

  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了稳定大后方的社会局势,避免流亡学生成为社会上的浪人,也得到地方各界的支持和捐助,要兴办学校,让流亡学生继续读书,就把从安徽前来的几所中学合并,成立“国立第八中学”。校本部设在所里(现在的吉首)其他班次分设在花垣、秀山、保靖。师生们穿的是学校统一订制的灰色校服,吃的是粗粮咸菜,晚上自习,几个人就围着菜油灯看书、写字。一晚下来,每个人的鼻孔都被油烟熏的黑乎乎的。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老师和同学都能苦中作乐,课余还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羽毛球、乒乓球同学们玩的得心应手。爬山、游泳、田径更是人人参加。音乐是调剂师生心灵的良药。在那种艰苦条件下,二胡成为唯一的伴奏乐器,由于二胡、京胡的普及,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京剧票友。国立八中校友,共和国前总理朱镕基在校时就是个中翘楚、喜爱京剧。学校除了京剧团还组织了合唱团、话剧社。在抗日救亡活动中,他们演出京剧《玉堂春》《四郎探母》《打渔杀家》,话剧《雷雨》《家》及抗战歌曲。

  学校老师来自全国各地,都是抱着高度的爱国热情来这穷乡僻壤任教。八中校友在回忆中说:“老师们多是中央大学毕业,他们有学者的风度,严谨的教风。爱才、重教、富有正义感,教好学生,争取抗战早日胜利。收拾破碎山河是他们的共同愿望。”

  抗战八年,湘西人民给予难民无限的关怀和帮助,淳朴真诚的友情使他们相处得像兄弟姐妹一样。街头流浪的孤儿,当地人会收留抚养,因灾因病死亡的难民,当地人会施舍棺木,帮助料理埋葬。多少生死相助的佳话,多少奉献爱心的故事,到处都在传扬。国立八中的师生在抗战中冒着枪林弹雨,离别父母亲人流亡异乡,是湘西的父老乡亲收留他们,给予他们安宁的生活环境,使这些天涯游子不再漂泊,不再流浪。在炮声隆隆的日寇占领区,任何地方都不能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而生活在湘西的八中学生却可以走进课堂依然书声琅琅……国立八中的师生们,创建了校办工厂,生产了后方短缺的日用品。假日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几年的时间使学校周边的荒山绿意盎然。课余时间教师员工还会自娱自乐打打麻将。当时有人仿“陋室铭”写了一段文字:“无炮声之震耳,叹寂寥以填胸,无空袭之惊扰,常思乡而难穷,方城虽小,乐在其中,工余消遣,也有输赢,头钱买菜,轮流做东,这次老王,下次老冯。既饱我腹,又联感情,一举两得,其乐融融。”当祖国半壁河山处在风雨飘摇中时,多少苦难同胞处在生死关头,他们能有这样安逸、休闲的日子确实难得,这患难中的深情厚谊使人铭刻在心,终生难忘。

  因为留念故土,2001年4月,时任共和国总理的朱镕基偕夫人劳安回到湘西,他们走遍了熟悉的山山水水,看望了当年的八中校园和校友。朱镕基回北京后,写下了《重访湘西有感》:湘西一梦六十年,故土依稀别有天……对湘西的眷恋之情溢于笔端。

  自朱总理夫妇湘西圆梦后,海内外“八中”校友刮起一股“怀旧风”。不仅拖儿带女到吉首观光旅游、探亲访友,还在电话、书信中相约,要共同捐资,在母校施教中心———吉首,建立一座“国立八中纪念亭”,以感谢吉首人民长达八年的养育之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倡议书发出后,这些年过古稀白发苍苍的学子,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宝岛台湾、大洋彼岸……寄来饱含爱心的捐款,写来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件,让我们来读读这些催人泪下的肺腑之言吧!

  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导演尹学智代父捐资,他在信中写道:“我是你们校友尹鳌三的长子,我父亲已去世,享年84岁。父亲生前经常谈到他在湘西的流亡生涯,无时不在想念八中,想念老师和同学们。八中校友倡导修亭,知恩图报,功德千古,我相信父亲如果健在,一定会全力支持。我特代表他为修亭捐款1000元,请写上他的名字,这是一位已故校友对故地、对母校的一片深情。”

  武汉校友高克初老先生,他寄来捐款918元。在信中特别提醒大家,要永远记住“九一八”这个国难当头、日寇侵华的耻辱日子。

  经过吉首八中校友联谊会的积极工作,共同努力,历时半年收到来自全国26个省市,76个地、州、市,香港、台湾以及日本、美国等地586人的捐款16万余元。在吉首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国立八中纪念亭”终于在2004年9月落成。一座富有人文内涵的八角纪念亭,伫立在吉首市峒河公园内,金色的琉璃瓦、红色的亭柱,在葱葱郁郁的绿树和竹林掩映下,显得格外醒目……纪念亭楹联上写的“八皖生员昔困流亡苦遗恨国耻民仇传世远,中楚儿女曾逢受业缘难忘师恩校训继天长”既表达了八中校友的感恩情怀,更让世人了解吉首这座古老的山城在近代史上作出的卓越贡献及写下的光辉篇章。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